含章檐下春风面,造化功成秋兔毫

含章檐下春风面,造化功成秋兔毫
意足不求颜色似,前身相马九方皋。

全文赏析

改从赏画入手,着意赞美了画师的精妙技法和艺术境界。“含章檐下”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故事。据《杂五行书》载,正月初七,寿阳公主睡在含章殿檐下,梅花落在额上,成五色花形,拂之不去,后世妇女乃效为“梅花妆”。诗一入手便把美人之面与高洁之花融合,衬出梅花的意态。次句说,原来这巧夺天工之画,出于画师生花之笔,赞美画师的技法。后两句翻进一层,说这位画师不仅技法巧参造化,而且艺术境界极高。他把白梅画成黑色,乃是“遗貌取神”。他追求的是梅花意态之美,至于为白为黑,原不在意。正如善于相马的九方皋,“在其内而忘其外”,取其意而遗其形。陈与义本来擅长绘事,他以画家之眼欣赏这幅墨梅,在颜色的黑白上翻出新意,巧用九方皋相马故事,用“意足不求颜色似”一语,道破画中所包含的“意在牝牡骊黄之外”的境界。

译文/注释

译文
美人面与梅花融合,更能衬托出梅花的意态。这么巧夺天工的绘画出自画师的生花妙笔。
梅花的意态已经足够美丽,不求外表相似。大概正如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在相马时的境界。

注释
1.含章:汉代长安宫殿名。春风面:美丽的脸。这句是以美艳的宫女比喻所画墨梅。也许所画是以宫殿作为背景,即所谓宫梅。
2.造化:创造,化育;也指天地,自然界。秋兔毫:指笔。秋天的兔毛极细,称为秋毫,适于制笔.这句是说在画家笔下,成功地再现了大自然。
3.九方皋是春秋时代一位善于相马的人。伯乐介绍给秦穆公,令他去找好马。三个月后,九方皋回报说:已经找到了,是一匹黄色的母马。使人去牵,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。穆公就将伯乐叫来,说:“糟极了,你派去找马的那个人连毛色、性别都分不清楚,怎么能识别马的好坏呢?”伯乐叹息说:“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吗?可真是胜我千倍万倍。他注意的是马的‘天机’,看到的精而不是粗,是本质而不是外形啊。”后来果然发现,那是一匹了不起的好马。

作者陈与义简介

陈与义画像
陈与义(1090-1138),字去非,号简斋,汉族,其先祖居京兆(今陕西西安),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,故为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(1090年),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年)。北宋末,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,同时也工于填词。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,却别具风格,尤近于苏东坡,语意超绝,笔力横空,疏朗明快,自然浑成,著有《简斋集》。
更多介绍>